|【中国区】官网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建党百年之际,本科传播与媒调党支部的同志们牢记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读书周期间集中学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相关内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次座谈会,思考领会其时代意义。
小组同学作展示
同志们认真学习
#01
历史背景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战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各个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海内外众多知识分子和作家来到延安和各根据地,文艺活动蓬勃发展。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工农兵群体的需要,在思想、语言、艺术趣味、欣赏习惯上都存在一定的隔阂。
“两个阵营、三大系统、四个山头”
由于伙食单位不同、组织关系不同、政治运动中的处境不同、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文艺成就和文艺观点的差异,文艺工作者们划分成了不同的群体,这些隔阂与纷争引发了诸多矛盾,导致了不团结现象与思想混乱问题的出现。
两个阵营:
鲁艺——鲁迅艺术学院
文抗——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三大系统:
中共中央文委系统、陕甘宁边区文化系统、
部队文艺系统
四个山头:
鲁艺、文抗、青年艺术剧院和陕甘宁文协
“延安文艺界存在五大问题”
▪ 暴露黑暗:
不歌功颂德 使用讽刺笔法
还是杂文时代等主张几乎成为一种时髦
▪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舞台上都是洋戏 讲写作就是契诃夫或莫泊桑
▪学习马列主义和文艺创作的关系十分模糊
▪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
文艺创作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和描写知识分子上
▪文艺工作者的团结问题:
文艺界的很多争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甚至上升到了攻击 歪风邪气上升
从当时根据地的文艺工作发展现状看来,那时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还没有真正扑到工农兵那里、没有形成有效的文化合力、没有真正为工农兵服务。因此,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具有历史必然性。
#02
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察觉文艺界思想问题的严重性、对文艺界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座谈会,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所说的那样:会议的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某某同志:
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的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5月2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毛泽东 凯丰
正式“请帖”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集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
分别于5月2日、16日、23日举行3次座谈会。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
会议经过
↑ 向上滑动查看三次座谈会议内容
文艺座谈会
座谈会的主要结论
中心问题:为群众服务,怎么为群众服务
▪ 文艺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为最广大的人民(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
▪ 文艺工作者应全心全意无条件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从工农兵出发,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 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在一个统一战线里面,应既有团结,又有斗争。
▪ 文艺批评应该发展。要求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 文艺界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
#03
座谈会给当时文艺界带来的变化
语言风格的变化
以作家杨朔在1939年的小说《新垦地》和1945年创作的作品《模范班》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座谈会对当时文艺界的影响:
这两部小说属于座谈会前后不同时期的同一题材,从《新垦地》到《模范班》,延安文艺在语言上洗去了知识分子的文艺腔,知识分子们开始使用工农兵群众语言,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审美气质和艺术品格。
可以说,质朴简洁、刚健朴素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和成熟,是延安文艺新风格形成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这一语言风格贯穿了整个延安文艺脉络。
讲话在当时的作用
▪ 确立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方针,推动了解放区文艺工作蓬勃发展。按照《讲话》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
▪ 扩大了党在国统区、沦陷区进步文艺工作者中的影响。1944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介绍《讲话》精神,号召进步作家“努力接近人民大众,使自己回复到人民的主位“。
▪ 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确定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了解。1945年12月,《讲话》发行朝鲜文本,这是最早的外文译本。随后,日本、法国、苏联等国相继翻译出版《讲话》。
#04
知识问答
学习了以上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内容,一起来看看下边的题目吧!
01
延安座谈会的年份是( )年
A.1941
B.1942
C.1943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02
延安文艺座谈会一共举行了( )次
A.2
B.3
C.4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03
以下哪个说法不正确?( )
A.文艺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
B.文艺工作者应全心全意无条件到工农兵群众中去。
C.党的文艺工作,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
D.文艺批评不应该发展,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
E.文艺界中还严重地存在着作风不正的东西,需要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05
一些思考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意义,不局限于经典的5个结论中,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延安文艺座谈会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更具启发意义。
回望历史,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地区革命工作遭到国民党阻挠,革命的一般战线面临危机,另一方面,延安文艺革命的战线也受此影响,出现思想上的波动。
在那个举国抗日的年代,延安文艺界存在“暴露黑暗”、脱离实际和群众、学习马列主义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和文艺工作者的团结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充满诚意而全面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延安文艺问题的根源。此外,作为陷在问题泥沼中的一方,文艺界同志们通过毛泽东同志组建的文艺座谈会畅所欲言,就当时的问题交换意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明确了文艺工作为工农兵服务、为抗日战争服务、具体如何服务以及多种关系问题。
郭沫若老先生评价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成果为“有经有权”。“经”是指座谈会的确发现了文艺工作的规律性的东西,而“权”是指文艺座谈会的成果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但也具有暂时性。
如今,国富民强的中国面临着与延安时期不同的时代问题,我们逐渐确立了大国地位,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在国际事务上拥有了一席话语权。
我们为现有的许多世界难题提出了中国方案。但是,诸如一带一路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熠熠生辉的同时,也遭受着西方某些国家的无端指责和恶意中伤。文艺工作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塑造一个为世界公认的东方大国形象,延安文艺座谈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思考。
此外,正如党支部书记陈智睿在学习活动中所言,作为新闻传播学子,具备人民的立场、真正为人民发声,既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议题,也是需要我们切实遵循的原则。
写在最后,希望本次对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学习可以激发青年朋友们对于党史的学习热情,并在党史学习中深化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推送制作|吴思瑜 于欣琳
内容来源|新闻学院本科传播与媒调党支部第五小组